完美体育官方app下载钢铁是怎样继续炼成的? ——中国古代钢铁冶炼史(下)

2023-11-08 阅读次数:

  西晋南北朝时,新的灌钢技术出现。它是将生铁炒成熟铁,然后同生铁一起加热,由于生铁的熔点低,易于熔化,待生铁熔化后,它便“灌”入熟铁中,使熟铁增碳而得到钢。这种方法比生产炒钢容易掌握,也使钢铁技术较为完备,成为南北朝以后的主要方法。

  在唐宋时期,我国实现了“铸制改锻制”的历史性转变。官营和民营冶金业均在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长江、珠江流域或闽、浙等地冶铁业的迅速成长,使全国冶铁生产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据《书·食货志》记载,唐宪宗元和初年(公元806—820年),铁的年产量已超过一千多万斤,实际产量远不止此数。

  在北宋时期,煤已经作为燃料被普遍使用。相比于木炭,煤可以克服木炭温度不能升得太高的缺点,并且用煤作燃料可大大提高铁产量。

  北宋时期还发明了可移动的炼炉——行炉。铁炉和风箱都放置在一个架子上,可抬着行走。风箱上有一木扇,木扇有拉杆是通过推拉木扇给熔铁炉鼓风以熔铁汁。

  明代初期对已有的“灌钢法”进一步优化,出现了“生铁淋口法”,尔后再有苏州冶铁工匠提升为“苏钢法”。

  生铁淋口:利用熔化的生铁,作为熟铁的渗碳剂,使这种熟铁的刀口炼成钢铁。这一创造性的技术成就,至今仍应用于一些小农具的生产上面。在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有记载。

  《天工开物》还描述了冶炼史上的半连续性系统,即把炼铁炉流出的铁水,直接流进炒铁炉里炒成熟铁,从而减少了再熔化的过程。说明,明代中期的人们不仅懂得了炼焦,还用焦炭进行了冶炼。用焦炭代替煤作燃料,就可以避免煤的缺点,我国使用焦炭炼铁,至少起于明代。

  从唐代到明代,是古代钢铁技术全面发展和定型的时期。唐宋时期实现了农具从铸制改为锻制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转变。以生铁冶炼──生铁炒炼熟铁──生、熟铁合炼成钢为主干的钢铁工业体系趋于定型。

  总之,在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之前,中国冶铁工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与当时的英法等国相比并不逊色,各领风骚。中国的封建制度发展到明代已进入衰亡阶段,极端腐败的专制主义政治,庞大的官僚机构和腐朽的上层建筑,严重束缚了生产的发展。明末矿税之害迫使各阶层人民群起反抗,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号称盛世历时134年(公元1661-1795年)。但正在此时,西方爆发了工业革命,其工业、科技、军事实力却以封建制度无法想象的速度发展起来,在很短时期就把中国抛在后面。而清政府恰从雍正时代起顽固地实行闭关自守政策,自封天朝大国,对世界范围的重大变化茫然无知,更谈不上采取措迎头赶上。在随后的帝国主义侵略和清廷卖国行径的内外夹攻下,旧有的手工业和传统技术随之衰落,濒于破产和失传,曾经独树一帜的中国冶炼工业也黯然失色,失去了建立独立的金属工业,使传统工艺发展为现代金属技术的可能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完美体育官方app下载完美体育官方app下载完美体育官方app下载